什麼是病毒疣?
疣是因濾過性病毒感染而形成的一種非癌的皮膚增生。它是經由接觸而感染到皮表或是黏膜部位,潛伏期平均為四個月。這些濾過性病毒是屬於「人類乳突瘤病毒」。疣的臨床表徵端視於其生長的部位而定。
疣有哪些種類?
一. 尋常疣:閩南語叫「魚鱗刺」,不過其實不是因為清理魚鱗被刺到所致。表面是粗糙的硬丘疹,單發或多個。常見於手指、指甲邊緣等處。
二. 足部疣:多是位於腳底的部位,表面較為平滑,但常較深。
三. 扁平疣:外觀扁平的小丘疹,好發於臉部,多個,有時是線狀排列,有些數週會消失,但也有持續數年不退。
四. 生殖器疣:長在生殖器上或肛門周圍,漸大後會形成如菜花的形狀,故俗稱「菜花」,通常較軟且較不厚皮。
誰會得到疣?
有些人是因為皮表有小傷口,有些人則不是。就像有些人特別容易感冒一樣,並不一定有特定的原因。但若病人的免疫力較差時,也會較易被疣的病毒感染。
為何會得到疣?
疣很可能是經由人傳染給人,有時候不是直接的接觸而是經由一些物體的傳遞,例如球拍、地板、毛巾、把手、滑鼠等。接觸到病毒之後到肉眼可見到有疣的出現,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生殖器的疣傳染力相對較高,所以需要特別的小心防範。盡量不要用手觸摸患部,而且毛巾要分開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疣需要治療嗎?
就小朋友來說,疣往往會在不治療的情形之下自行消失。但是這需要經過數個月或數年。而因為疣本身具有傳染性,所以最好還是加以治療,特別是針對那些會痛的或令人厭煩的病灶。至於大人的疣則很少會自行消失,而且長期存在的生殖器疣有可能會增加將來該部位得到皮膚癌的機率。女性則很容易因此而有子宮頸癌。因此,所有成人的疣都應該要積極加以治療。
疣如何治療?
疣的治療必須根據病人的年齡以及疣生長的部位而定。小朋友的尋常疣可以用低濃度的水楊酸在家裡每日塗抹患部,缺點是治療的期間較久。每週在皮膚科門診塗抹cantharidin可以使疣的下方形成水泡,皮膚科醫師再將已死的皮膚剪掉即可。
對於較大的小孩或是成人,冷凍療法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個療法並不會太痛,且極少會留下疤痕。不過需要每一到三週就治療一次。電燒的方式也是可以考慮的,可以在一次看診即把疣給清除掉。但是形成疤痕的機率以及疼痛感都比冷凍療法來的大。
足底疣較不容易治療,可以用水楊酸貼布,或是使用手術的方式,例如雷射手術、電燒、或切除。扁平疣常常數量很多,較難用上述的方式來治療。因此可以用每日塗抹水楊酸的方法或由醫師塗抹三氯醋酸以使病灶脫落。但往往需要數次的門診治療才行。另外也可以塗抹維他命A酸來治療。生殖器疣可能是其中最難處理的一型。首先,所有的病灶都需要被找出來,這需要很詳細的檢查女性病人的陰道和子宮頸,以及男性和女性的直腸部位。找出病灶後可以定期的到門診由醫師塗抹podophyllin或加以冷凍。另外也可以請病人在家裡塗抹居家型的podophyllotoxin。
什麼是雞眼?
雞眼(Corns)大約黃豆大小,成形時稍微突出於皮膚,中間呈現半透明色,看似雞的眼睛因而得名,其成因主要是因腳底反覆摩擦所致,常見長雞眼原因有以下4種:
- 1.常穿高跟鞋或太緊的鞋子:由於穿高跟鞋或太緊的鞋子,常會反覆摩擦足底,而使皮膚角質層增厚,長期下來就可能促使雞眼形成。
- 2.足部前側關節凸出:年長者常因足部軟組織老化萎縮,而使其足部前側的關節特別凸出,再加上穿鞋走路後,腳底反覆摩擦與壓迫,就容易形成雞眼。
- 3.患有類風性關節炎: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後,可能會出現腳趾頭變形、拇指外翻等症狀,而讓腳底更易長雞眼。(延伸閱讀:骨關節炎患者更需要動!4類保養運動)
- 4.走路姿勢不良:如重心前傾、內八、外八的走路方式,也容易讓腳底長出雞眼。
-
雞眼好發部位及症狀有哪些?
雞眼好發於腳底、趾背、趾間、小趾外側、大拇趾及蹠骨突出處等部位。當長出雞皮後,可能會有以下2種症狀:
- 皮膚有硬塊凸起,中間還有1個半透明的小圓點,看起來像一顆眼珠。
- 當雞眼變大、厚度及硬度增加後,按壓病灶便會感到疼痛,尤其走路時疼痛感會加劇。
-
雞眼v.s病毒疣差
有些位在腳底的病灶,外表又硬又凸,且一旦壓迫到病灶便會疼痛不已,雖然上述症狀乍聽之下與雞眼相似,但其實可能長出「病毒疣」。
不同於雞眼沒有傳染力的特性,病毒疣主要是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可能會經由共用拖鞋或光腳踩在游泳池等公共場合,將病毒疣傳染給其他人。
此外,病毒疣的外表較雞眼更為粗糙,且中間也沒有半透明的小圓點,若將其表面過厚的角質去除,可發現因血管硬化而產生密集的小黑點,亦為判斷病毒疣與雞眼的重要指標。若將其誤認為是雞眼而延誤就醫,便可能造成感染加劇。